原文服务方: 材料工程       
摘要: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TEO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氨水催化下制备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以该微球为载体,原位负载纳米银.探究乙醚、硅烷结构助剂加入量对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形貌、结构和粒径的影响,并通过抗菌实验测试其样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硅烷结构助剂和乙醚的加入对树枝状孔道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纳米银负载到该介孔二氧化硅的MIC在3.16~3.95mg·L-1,MBC为6.32mg·L-1,优于纯纳米银.
推荐文章
改性二氧化硅/纳米银微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分析
纳米银
二氧化硅
改性微粒
抗菌性能
超小孔径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和表征
树枝状
二氧化硅纳米球
孔径
表面活性剂模板
碳链
载银纳米二氧化硅抗菌粉体材料的制备
纳米抗菌材料
银-二氧化硅
抗菌性能
树枝状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树枝状纤维形
二氧化硅
结构模型
新颖结构
实时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负载纳米银的抗菌性
来源期刊 材料工程 学科
关键词 二氧化硅 表面活性剂 树枝状介孔微球 纳米银 抗菌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5-141
页数 7页 分类号 TQ13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8/j.issn.1001-4381.2017.00136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玉婴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1 1174 16.0 24.0
2 黄连根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1)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1(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12(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3(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14(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5(3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氧化硅
表面活性剂
树枝状介孔微球
纳米银
抗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工程
月刊
1001-4381
11-1800/TB
大16开
北京81信箱-44分箱
1956-05-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558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70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