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集电子传输型与空穴传输型为一体会增强荧光量子产率原理,将具有电子传输型的二苯乙烯基与空穴传输型的吡唑啉类衍生物合成一类新的有机荧光化合物.在吡唑啉环的1位位置连接电子传输型基团二苯乙烯基,3,5位位置用芳基衍生物取代,设计并合成了8种新的含电子传输型基团二苯乙烯基的吡唑啉类荧光化合物.分别通过一系列红外光谱、1H-NMR谱、质谱、元素分析和荧光性能测定等检测手段进行测定确认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实验所合成的化合物具备荧光性能,且荧光性理想,其中所得紫外光谱最大发射波长被吸收在350nm左右,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在450nm附近,可以看出实验所合成的吡唑啉类荧光化合物是一类良好的蓝紫色荧光化合物[1].
推荐文章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
二苯乙烯
4-氯甲基苯乙烯
固相研磨
Wittig反应
合成
6,7-二甲氧基-2-苯乙烯基喹啉的合成
藜芦醛
喹啉
Friedlander缩合反应
合成
2-(E-2-苯乙烯基)-5,8-二甲氧基喹啉的合成与表征
苯甲醛
喹啉
Friedlnder缩合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苯乙烯基吡唑啉类荧光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期刊 化工新型材料 学科
关键词 吡唑啉 二苯乙烯基 荧光化合物
年,卷(期) 2012,(11) 所属期刊栏目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444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东风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59 287 10.0 13.0
2 位东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4 15 2.0 3.0
3 李永肖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4 15 2.0 3.0
4 李文军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4 15 2.0 3.0
5 李巍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9 18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吡唑啉
二苯乙烯基
荧光化合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新型材料
月刊
1006-3536
11-2357/TQ
大16开
北京安定门外小关街53号
82-816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024
总下载数(次)
55
总被引数(次)
583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