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城市公众交往空间”的定位和研究。探索延续城市自身文脉,建设宜居型现代城市之路。公众交往空间不同于公共空间,它更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和交往性,因此更符合“人本”思想。本文对公众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使城市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行为与心理需求。
推荐文章
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方法
“人本”主义
人性化
居住区
交往空间
浅析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滨水
开放空间
设计
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浅析
高层住宅
公共交往空间
邻里关系
归属感
领域感
浅析建筑中交往空间位置的选择
交往空间
位置
交通区域
两者之间
剩余空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析城市公众交往空间设计方法
来源期刊 建筑与环境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公众交往空间 设计方法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2
页数 4页 分类号 TU241.9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璇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5 18 1.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公众交往空间
设计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筑与环境
双月刊
1819-6217
广州市流花路97号
出版文献量(篇)
3242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