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椎板下棘CT、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椎板下棘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110例患者进行了CT冠状位三维重建,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1例进行了MRI扫描,观察椎板下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毗邻关系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椎板下棘出现于T2~L5,出现率较高段在T11、T12及L1、L5,达76.9%.侧别、性别及相邻节段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长度最大均值区间男性为T11、T12,女性为T11、T12和Ls,最大均值均位于T12,分别为(4.67±1.2)mm和(5.02±2.11)mm.椎板下棘位置固定,形态特征鲜明,胸段及大部分上腰段的椎板下棘多为长条状,相对窄基底,位于黄韧带的外侧缘,尖端指向下方,一般只对硬膜囊形成压迫,压迫程度相对较重,对椎间管压迫较少.而下腰段的椎板下棘多为相对宽基底的锥状,尖端指向前外下方,常常超过黄韧带的范围,对硬膜囊和椎间管均可形成压迫,且对椎间管压迫相对明显.结论 脊椎64层MSCT矢状位重建及冠状位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椎板下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的毗邻关系,脊椎MRI扫描则能直观显示椎板下棘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
推荐文章
椎板下棘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椎骨
椎间管
椎板下棘
解剖学
命名
椎板下棘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椎骨
椎板下棘
形态学观测
黄韧带
骨化
胃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表现(附46例分析)
胃平滑肌瘤
X线钡餐造影
CT
54例SARS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分析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椎板下棘的影像学表现(附110例分析)
来源期刊 医学影像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椎板下棘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椎间管 硬膜囊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4-138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81.5|R814.42
字数 340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越飞 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东华医院放射科 7 24 3.0 4.0
2 钟胜 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东华医院放射科 6 23 3.0 4.0
3 李兆勇 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东华医院放射科 3 3 1.0 1.0
4 梁俊生 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东华医院放射科 8 22 3.0 4.0
5 谭晓明 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东华医院放射科 1 2 1.0 1.0
6 路婧 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东华医院放射科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椎板下棘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椎间管
硬膜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影像学杂志
月刊
1006-9011
37-1426/R
大16开
济南市经四纬九路37号
24-134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28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603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