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具有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25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5例,随机分为RVOT组(n=13)和RVA组(n=12),RVOT组导线选用主动固定电极,RVA组选用被动固定电极.起搏方式均为心室按需型起搏模式(VVI),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必要时缩短AV间期以保证完全心室起搏.术后第一周内,在心室起搏完全夺获条件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部位起搏时QRS波时限(QRSd)及每分心输出量(CO)、每搏心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结果:2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RVOT组1例术后2 d出现起搏不良,第3天行电极重新固定.RVOT组较RVA组的心室起搏时QRS时限显著缩短[(129±11) ms vs(149±15) ms,P<0.05],SV[(84±8) mL vs(74±8) mL,P<0.05],CO [(5.6±0.7) L/min vs (4.8±0.9) L/min,P<0.05],CI [(3.8±0.5) L/min·m-2 vs (3.2±0.6) L/min·m-2]均有明显提高.结论:RVOT起搏较RVA起搏获得更佳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
推荐文章
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照研究
起搏部位
右室间隔部
心室功能
血流动力学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应用螺旋电极固定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右室心尖部
起搏
螺旋电极
左室功能
右心室间隔部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心脏起搏
人工
血流动力学
右心室心尖部
右心室间隔部
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右室心尖部
左室收缩功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心脏起搏 血流动力学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566
页数 分类号 R541.7
字数 21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30X.2012.04.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覃兴航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内一科 10 31 4.0 5.0
2 付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内一科 22 103 6.0 9.0
3 周国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内一科 12 82 5.0 9.0
4 黄志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内一科 7 38 2.0 6.0
5 李贵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内一科 3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右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心脏起搏
血流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5-930X
45-1211/R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22号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95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