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80后”的怀旧现象已经开始引起各研究领域学者的关注。80后把回忆童年与怀旧当作了舒缓压力,追求共同群体精神家园的一种渠道。回忆往往是发泄和倾诉最好的港湾、而类似机器猫、变形金刚的玩具和动画片等既具有一定流行性又具有一定经典性、纪念性的物质实体,实际上充当了对这些童年的点滴所联系的生活场景和群体活动相关联的时代怀念的情感投射物。(一)指向上海20世纪90年代的80后成人童谣或许阿拉小辰光了嗨(在)人民广场(西郊公园)见过面……四大金刚当早饭永远吃勿(不)厌,粢饭配油条,成浆里多摆点虾皮,要是窝里厢(家里)有亲眷到上海住两天,总要带伊拉(他们)去吃吃喷喷香额(的)小笼生煎……”这首《上海童年》,是完全用沪语写作并演唱的歌曲,并被人为是上海80后的成人童谣,原创者是一支名叫“顶楼的马戏丑”的上海本土摇滚乐队。这支平均年龄31岁的乐队中的成员,安照今天我们惯用的讲法,便是地道的“80后”。
推荐文章
论20世纪80年代广西电视文艺创作
20世纪
80年代
广西
电视文艺
创作
美国20世纪洪水损失分析及中美90年代比较研究
洪水损失
国内生产总值
20世纪
比较研究
20世纪90年代核测井进展
综述
核测井
孔隙度测井
脉冲中子测井
放射性示踪测井
数值模拟
20世纪90年代乡土小说多元化成因探索
乡土小说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人文精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8O后为什么怀旧——兼论20世纪90年代的海派文化与上海80后的城市认同
来源期刊 美与时代: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80后” 上海 海派文化 怀旧 城市 群体活动 摇滚乐队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观察与思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1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6.7
字数 363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思嘉 上海大学文学院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20世纪90年代
“80后”
上海
海派文化
怀旧
城市
群体活动
摇滚乐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美与时代(上旬刊)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77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83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