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余生也晚.已经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了.没有看到和体验过真正的前朝遗俗.只能通过儿时过端午(西宁方言读“端午”如“当午”)节的一点印象.“自将磨洗认前朝”了。西宁的生活水准在当时还是非常低下的。平时难得动荤腥,更难得的是吃甜食了。而在端午节大肉韭菜包子和枣儿糯米粽子.同时能满足我们这些味蕾特别发达的小小饕餮者.这就是儿时的我们这代人企盼端午节的原始动力了。
推荐文章
打造"童年手环"烙印童年记忆
小学生
'童年手环'
童年记忆
一种基于压控型忆阻器的忆容器模型
忆容器
忆阻器
模型
Pspice
基于忆容器和忆感器的混沌振荡电路设计
忆容器
忆感器
混沌振荡器
共存吸引子
宝鸡地区端午节视觉形象分析
端午节
厌胜物
香包
粽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金色童年忆端午
来源期刊 党的生活(青海)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端午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童年 西宁方言 遗俗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4
页数 1页 分类号 K892.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端午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童年
西宁方言
遗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党的生活(青海)
月刊
1673-6354
63-1003/D
西宁市城西区同仁路10号
56-8
出版文献量(篇)
14229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