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桌子山地区岩溶形态主要为裂隙及溶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水主要受近南北向推覆构造的控制,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为富水地段.根据控水构造将研究区内岩溶水划分为岗德尔山、桌子山南段、桌子山北段及千里山四个子系统.根据水动力场、水化学及同位素场特征分析了各子系统补径排条件,其主要受降雨补给,其次为沟谷第四系潜流补给、东部白垩系地下水及上覆碎屑岩裂隙水的补给.岩溶水主径流方向由东向西,通过山前地带,最终排入黄河.通过对动态长观资料的分析确定了本区岩溶水动态类型.采用补给量法计算了岩溶水的天然资源量为0.23×108m3/a,可开采资源量为4.02×104m3/d,并论证了其保证程度.
推荐文章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
新构造运动
古溶蚀
似层状含水层
我国地下水质量分布特征浅析
地下水质量
综合评价
区域分布特征
水质污染
江苏丰沛地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的空间变异与分布特征
丰沛地区
地下水
空间变异
空间分布
基于修正RISKE模型的重庆岩溶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RISKE模型
重庆岩溶地区
地下水
脆弱性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桌子山地区岩溶地下水储存与分布特征
来源期刊 西部资源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桌子山 岩溶水 系统 资源量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天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123
页数 分类号 P967
字数 446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少华 10 25 3.0 4.0
2 马挨荣 9 6 1.0 2.0
3 随春明 6 9 2.0 3.0
4 李光 2 3 1.0 1.0
5 杨锐 13 32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8)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桌子山
岩溶水
系统
资源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资源
双月刊
1672-562X
15-1331/P
16开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4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64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