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靛玉红衍生物PH Ⅱ-7对人乳腺癌癌细胞株MCF-7的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 四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DCFH-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变化;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原癌基因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的PH Ⅱ-7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43.13 % ~ 90.90 %,抑制效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P<0.05);各实验浓度的PH Ⅱ-7均能诱导细胞凋亡,1.25、2.5、5.0 μmol/L PH Ⅱ-7作用24 h后,MCF-7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43 ± 0.02) %,(9.14 ± 0.36) %,(45.79 ± 8.46)%,具有浓度依赖性; PH Ⅱ-7处理MCF-7后致其G0/G1期和S期细胞比例下降,G2/M 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H Ⅱ-7作用于MCF-7细胞2 h后,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高;PH Ⅱ-7处理MCF-7后,原癌基因c-fos mRNA和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结论 PH Ⅱ-7对MCF-7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改变细胞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及下调原癌基因表达有关.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靛玉红衍生物PHⅡ-7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杀伤效应及其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学科
关键词 PH Ⅱ-7 杀伤效应 细胞周期阻滞 活性氧 c-fos
年,卷(期) 2012,(1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1-1525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483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熊冬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药物室 20 90 6.0 8.0
2 师锐赞 山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19 53 4.0 6.0
3 胡晓玲 山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10 30 3.0 5.0
4 彭洪薇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药物室 2 4 1.0 2.0
5 范俊强 山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6 35 3.0 5.0
6 吕志杰 山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4 23 3.0 4.0
7 郭芬芬 山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4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6)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H
Ⅱ-7
杀伤效应
细胞周期阻滞
活性氧
c-fos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月刊
1003-5370
11-2787/R
大16开
北京西苑操场1号
2-5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8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467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