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强震巨灾后早期估算受伤人数的方法,为灾难应急准备奠定科学依据.方法 选 取10个亚洲强震巨灾震例伤亡人员数据和中国汶川地震各地区伤亡人员数据,统计伤亡比.结果 10个 震例伤亡比变异较大,最低0.80,最大8.31,平均3.70.中国汶川地震各地伤亡比变异也很较大,最低 1.00、最大254.4,平均3.67,两组伤亡比均值近似,均约为4:1.结论 以多个震例的伤亡比均值作为预测参 数,可建立线性函数关系式:N=K×M.此函数模型需要进一步研究区域系数和受伤程度等参数.
推荐文章
基于回归分析的雷灾死亡人数预测模型
雷电灾害
年际变化预测
回归分析
最佳拟合曲线
置信区间
灾后受伤丧亲者的心理危机干预治疗报告
丧亲者
心理治疗
危机干预
中国的巨灾风险与巨灾防范
巨灾
风险
原因
防范
基于Web的巨灾指数保险计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ASP.NET技术
巨灾指数
保险计算
灾后救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强震巨灾后受伤人数的估计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地震 受伤人数 估算模型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6-708,776
页数 分类号 R129
字数 67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6966.2012.08.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静晨 78 403 11.0 16.0
2 曲国胜 57 1059 19.0 31.0
3 刘爱兵 11 40 4.0 6.0
4 刘庆 46 141 7.0 10.0
5 张庆江 2 3 1.0 1.0
6 张金红 5 8 2.0 2.0
7 宁宝坤 22 117 5.0 10.0
8 刘晓军 22 80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
受伤人数
估算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月刊
1673-6966
11-5452/R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69号行政楼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70
总下载数(次)
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