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3.0T MR梯度双回波、三回波技术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42例可通过手术获得肝脏病理标本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体质指数(BMI)分为体重过轻组(BMI<18.5 kg/m2,10例)、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24例)及体重过重组(BMI≥24 kg/m2,8例)3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扫描,并计算肝脏兴趣区(ROI)的相对脂肪含量(RLC).以病理学结果(脂肪阳性面积率)为金标准,对梯度双回波、三回波测得的RL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梯度双回波及梯度三回波测得的肝脏RLC分别为(6.2±4.3)%、(18.8±8.2)%及(8.9±4.3)%.体重过轻组:梯度双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无相关性(P>0.05),而梯度三回波与之呈正相关(r=0.87,P<0.01);体重正常组:梯度双回波及梯度三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均呈正相关(r=0.66,P<0.01;r=0.92,P<0.01);体重过重组:梯度双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无相关性(P>0.05),而梯度三回波与之呈正相关(r=0.95,P<0.01);所有患者梯度双回波及梯度三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均呈正相关(r=0.70,P<0.01;r=0.94,P<0.01).结论:3.0T MR梯度双回波技术量化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应用价值有限,而梯度三回波技术是完全可行的,且优于前者;随着BMI的增高,梯度三回波技术测量准确性随之提升.
推荐文章
多回波肝脏内插容积激发评价水脂模型脂肪含量的可行性
多回波肝脏内插容积激发
磁共振成像
脂肪
对比研究
3.0T MRS与FATSAT对胰腺脂肪含量定量分析的可行性研究
磁共振波谱
双回波同去相位
脂肪预饱和
胰腺
脂肪含量
多回波Dixon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脂肪定量及铁沉积的应用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多回波Dixon技术
磁共振成像
肝脏脂肪
铁沉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梯度双回波和三回波技术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期刊 放射学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梯度回波 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肝脏病变 脂肪含量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弥漫性肝疾病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131
页数 分类号 R445.2|R575.5
字数 40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313.2012.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彬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 284 1707 19.0 22.0
2 袁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 24 143 7.0 11.0
3 徐缨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 4 8 2.0 2.0
4 阳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 4 24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磁共振成像
梯度回波
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肝脏病变
脂肪含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放射学实践
月刊
1000-0313
42-1208/R
16开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38-12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2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47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