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与实验对照的基础上优化出一套计算咪唑类化合物在乙腈溶液中负氢解离焓的理论方法,即MP2/6-311++G(d,p)//B3LYP/6-31+G(d)结合IEF-PCM溶剂模型及UA0孔穴计算法.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设计了14种咪唑类负氢给体,并计算了其在乙腈溶液中的负氢解离焓,系统分析了影响其负氢解离焓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体系释放负氢后的芳构化能力、咪唑环2位的苯基对前线分子轨道的贡献程度、体系电荷的分布情况及溶剂化效应等多种因素均能影响咪唑负氢给体在乙腈溶液中的负氢解离焓.
推荐文章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苯并咪唑
邻苯二胺
邻硝基苯胺
取代四氢咪唑并[1,2-a]吡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肉桂酰基烯酮二苄硫缩醛
迈克尔加成反应
四氢咪唑并[1,2-a]吡啶酮
合成
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抗菌与抗结核活性
硝基咪唑
抗菌
抗结核
耐药
杂合体
构-效关系
四氢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
Biginelli反应
催化
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
合成
四氢嘧啶类化合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咪唑类化合物在乙腈溶液中负氢解离焓的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负氢给体 咪唑化合物 负氢解离焓 理论计算 IEF-PCM模型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有机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6-281
页数 分类号 O621.16
字数 37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1-0790.2012.0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永健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13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负氢给体
咪唑化合物
负氢解离焓
理论计算
IEF-PCM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