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赝势法,对MgF2(010)面及吸附Ag的构型进行了优化,并计算了MgF2(010)面吸附Ag体系的吸附能、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MgF2(010)面能隙低于体相,态密度分裂,出现表面态.Ag在MgF2(010)面的吸附属于稳定的化学吸附,最佳吸附位为最外层F的四重穴位.吸附机理主要表现为Ag的4p轨道与第二层的Mg的2p和3s轨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有少量电荷从Ag向Mg迁移.吸附Ag后,可见光波段的光吸收增加,Ag吸附后将使体系在可见光波段出现吸收峰.
推荐文章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NO在CuO(111)的表面吸附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
纳米CuO
NO
吸附
MgF2表面结构稳定性及电子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氟化镁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能
稳定性
态密度
Cl-在Al(100)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吸附
吸附能
表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g在MgF2(010)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表面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物理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9-574
页数 分类号 O641
字数 48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1-0790.2012.03.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并社 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35 3432 28.0 45.0
2 张竹霞 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12 2.0 3.0
3 韩培德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表面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