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InAs双壁管状团簇及其双壁纳米管的几何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特性.几何结构分析表明,In(3pk+4p)/2As(3pk+4p)/2(p=6,8,10,k=3,4,…,11)双壁管状团簇的几何构型符合欧拉公式,并得到In(3pk+4p)/2As(3pk+4p)/2双壁管状团簇及(m,n)@(2m,2n)(m=n=3,4,5)型InAs纳米管的管径公式.电子特性的计算结果表明:[6,k]@[12,k+2]型管状团簇和(3,3)Q(6,6)型纳米管稳定性最高;利用前线轨道随尺寸的变化规律,得到InAs双壁管状团簇的生长机理,阐明实验合成InAs纳米管的微观机理;态密度和能带研究结果表明,InAs双壁管状团簇及双壁纳米管都具有半导体特性.
推荐文章
InAs管状团簇及单壁InAs纳米管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
InnAsn管状团簇
InAs纳米管
密度泛函理论
几何结构
稳定性
电子性质
锯齿型碳纳米管的结构衍生及电子特性
锯齿型碳纳米管
结构衍生
电子特性
铝改性BN纳米管稳定性及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改性BN纳米管
稳定性
储氢性能
第一性原理
磷掺杂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单壁碳纳米管
第一性原理
P掺杂
态密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nAs双壁管状团簇及双壁纳米管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双壁管状团簇 双壁纳米管 管径公式 态密度
年,卷(期) 2012,(24) 所属期刊栏目 原子和分子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177
页数 分类号 O56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艳波 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4 22 3.0 4.0
2 祝恒江 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49 263 8.0 14.0
3 刘立仁 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4 82 5.0 8.0
4 刘志锋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4 8 2.0 2.0
5 吴鹏 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3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壁管状团簇
双壁纳米管
管径公式
态密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相关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