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液相氧化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高银颗粒.以硝酸银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过硫酸钾为氧化剂,控制pH值为11,反应温度为80℃,在磁力搅拌器上反应30min,静置3h后,离心洗涤数次,70℃真空干燥3h,得到黑色纳米氧化高银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氧化高银颗粒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异养菌测试瓶法,用制备的氧化高银和粒径为30nm的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球形纳米颗粒粒径为10~30ntn;纳米氧化高银颗粒比纳米银具有更强的杀菌性能.
推荐文章
小尺寸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银纳米粒子
聚乙烯吡咯烷酮
化学还原
抗菌
多孔碳微球负载纳米银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多孔碳微球
银纳米颗粒
复合材料
抗菌性能
载银纳米二氧化硅抗菌粉体材料的制备
纳米抗菌材料
银-二氧化硅
抗菌性能
黑曲霉负载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银纳米颗粒
生物还原
非酶催化
黑曲霉菌
抗菌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氧化高银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来源期刊 化工新型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纳米氧化高银 液相氧化沉淀法 抗菌性能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新材料与新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5,66
页数 分类号 TB383.1
字数 20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536.2012.0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巧玲 中北大学理学院 187 1003 14.0 20.0
2 王江 中北大学理学院 6 77 5.0 6.0
3 李春艳 中北大学理学院 6 125 4.0 6.0
4 刘波涛 中北大学理学院 4 99 3.0 4.0
5 张豪 中北大学理学院 7 43 3.0 6.0
6 武帅 中北大学理学院 6 43 4.0 6.0
7 王安丽 中北大学理学院 2 1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15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8)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氧化高银
液相氧化沉淀法
抗菌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新型材料
月刊
1006-3536
11-2357/TQ
大16开
北京安定门外小关街53号
82-816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024
总下载数(次)
55
总被引数(次)
583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