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研究表明足横弓的完整和稳定对足部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前足过度承重是导致足横弓变形的主要因素,关于国人足横弓承重类型研究至今少有报道.目的:探讨步行时足部冲量峰值区域,区分足横弓承重类型,为足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Footscan 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1 000 名女大学生自然行走时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进行测试分析,观察其步态及支撑期冲量、时相、足内外翻等指标.结果与结论:通过聚类分析,第1 跖骨承重类型109 例、第2、3 跖骨承重类型213 例、第3 跖骨承重类型517 例、第3、4 跖骨承重类型161 例.第1 跖骨承重类型离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大于其他3 类,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第1 跖骨承重类型在离地阶段过度足外翻的比例最大,第2,3 跖骨,第3 跖骨,第3,4 跖骨承重类型的足外翻比例依次减小.基于足底压力分析,正常人步行时足横弓负重可分为4 类承重类型,为解释足步行时的足部功能提供帮助,其中第1 跖骨承重类型易前足发生足部损伤.
推荐文章
平衡足底压力及稳定步态在早期糖尿病足防治中的意义
糖尿病足
足底压力
步态
冲量
足溃疡
一种基于低维足底压力特征的静态步态聚类算法
身份识别
静态数据
足底压力
非负矩阵分解
模糊C-均值算法
糖尿病病人足底压力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
足底压力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聚类分析的足横弓承重类型及足底压力特征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足底压力 足横弓 承重类型 聚类分析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1-1254
页数 分类号 R318
字数 45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2.07.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焕彬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98 1433 22.0 34.0
2 梁玉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5 117 6.0 10.0
3 霍洪峰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35 403 12.0 19.0
4 王玮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 7 35 2.0 5.0
5 王子乾 安阳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4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足底压力
足横弓
承重类型
聚类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