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文旨在从目前80余种制冷剂(包括替代工质)中筛选出能满足复合制冷循环间冷系统f以下简称复间冷)要求的中间传热介质(制冷剂/工质)。筛选步骤如下:1)按制冷剂的臭氧损耗潜势和全球变暖潜势挑选出满足环保要求的“环保型制冷剂”;2)根据环保型制冷剂的物性对复间冷要求的满足程度,挑出合适度比较高的若干种;3)从前两轮筛选出的制冷剂/工质挑出做功能力最大者。最终氨成为3轮筛选唯一胜出的自然物质。考虑到氨的气味对人的呼吸道有刺激性,条件具备时可燃可爆,故再次仔细分析了其安全性,指出其燃爆可防、易防,拟定了相应防范措施,并列举了应用实例。全文结论为:氨物性对复间冷的合适度最高,环境最友好,安全可靠,性价比高。作为复间冷的制冷剂/工质,氨虽非最佳,但目前尚无更佳的替代物。
推荐文章
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制冷剂的解吸特性
吸附式制冷
活性炭-甲醇
解吸量
COP
吸附
解吸
混合制冷剂循环的级数对制冷性能的影响
混合制冷剂循环
循环级数
热力学模型
流程模拟
浅析中央空调系统替代制冷剂的选择
臭氧层耗损
温室效应
中央空调系统
替代制冷剂
不同制冷剂喷射制冷性能计算分析
喷射式制冷
喷射系数
COP
制冷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复合制冷循环间冷系统制冷剂/工质的选择论证
来源期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间接空气冷却系统 复合制冷循环 制冷剂 工质 筛选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热能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9
页数 分类号 TG156
字数 566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善让 东北电力大学节能与测控技术研究中心 45 575 13.0 23.0
2 陈立军 东北电力大学节能与测控技术研究中心 57 392 11.0 17.0
3 赵波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 24 864 10.0 24.0
4 雷扬 东北电力大学节能与测控技术研究中心 3 49 2.0 3.0
5 盛杰 东北电力大学节能与测控技术研究中心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间接空气冷却系统
复合制冷循环
制冷剂
工质
筛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半月刊
0258-8013
11-2107/TM
大16开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82-327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022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5727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