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兔不同部位来源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分化成骨的能力.方法 分别从一只新西兰兔的腹股沟、腹膜后、颈背部取出脂肪组织并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至第5代,加入诱导剂分别进行成骨诱导,不加入诱导剂的为对照组.观察通过钙钴染色、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细胞成骨能力.结果 经钙钴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后,诱导组大部分细胞呈阳性反应,以腹股沟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结节体积最大,对照组未见明显阳性细胞 .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表明诱导组比对照组ALP活性明显升高(P<0.05);腹股沟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LP活性较颈背部及腹膜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背部与腹膜后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兔ADSCs经过体外诱导后,具有成骨能力;腹股沟部脂肪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较佳取材部位.
推荐文章
羟基磷灰石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羟基磷灰石类
间质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诱导
电磁场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电磁场
成骨分化
间充质干细胞
机制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致瘤性研究
干细胞
骨髓细胞
细胞分化
致癌性试验
克隆细胞
琼脂
小鼠,近交BALB C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兔不同部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差异
来源期刊 中国医疗前沿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转化 不同部位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0
页数 分类号 R336
字数 29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552.2012.02.0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东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 125 600 13.0 19.0
2 尉志刚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转化
不同部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疗前沿
半月刊
1673-5552
11-5483/R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04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36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