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在楔状缺损修复前使用两种排龈方法对其牙周组织及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全口至少有3个楔状缺损位于龈缘或龈下的患者(150颗患牙),每例患者的患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实验组分别用ULTRA排龈线,Expusyl排龈膏排龈后再充填.分别在治疗后记录牙龈出血(BOP)及患者主观感受,1年后记录患牙牙龈指数(GI),并参考改良USPHS评价系统进行综合临床评价,观察充填体脱落,继发龋及边缘密合情况.结果 充填后疼痛发生率: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龈线组有5例出血;1年后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牙龈指数和边缘密和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排龈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填体脱落率和继发龋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楔状缺损修复前进行排龈,可有效地保护牙周组织,提高充填质量.两种排龈方法均可达到理想临床效果,无创性排龈较排龈线操作时间短,简便舒适.
推荐文章
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排龈线
龈下楔状缺损
复合树脂
楔状缺损修复材料的选择对龈下牙周组织的影响
楔状缺损
修复
材料
龈下牙周组织
排龈线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排龈线
槭状缺损
排龈
牙周指数
两种不同排龈方法在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楔状缺损
排龈膏
排龈线
牙龈生物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排龈方法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楔状缺损 排龈术 排龈膏 牙龈指数
年,卷(期) 2012,(1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与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6-17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81.2
字数 32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聪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 12 47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楔状缺损
排龈术
排龈膏
牙龈指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医学
月刊
1004-0501
51-1144/R
大16开
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62-10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43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607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