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晶向硅纳米团簇与石墨烯复合结构稳定性及其储锂性能.计算了不同高度、大小硅团簇与石墨烯复合结构的结合能,复合结构中嵌锂吸附能和PDOS.分析表明,硅团簇和石墨烯之间形成较强的Si—C键,其中[111]晶向硅团簇与石墨烯作用的形成能最高,结构最为稳定.进一步计算其嵌锂吸附能,发现硅团簇中靠近石墨烯界面处的储锂位置更加有利于锂的吸附,由于锂和碳、硅之间有较强电荷转移,其吸附能明显大于其他储锂位置.同时在锂嵌入过程中,由于石墨烯的引入,明显减小了界面处硅的形变,有望提高其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可逆容量.
推荐文章
不同结构石墨烯纳米带吸附NH3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石墨烯纳米带
第一性原理
传感性能
吸附能
灵敏度
不同浓度硼掺杂石墨烯吸附多层金原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石墨烯
B掺杂
Au吸附
第一性原理
接触电阻
纳米材料第一性原理的模拟计算研究
模拟计算
第一性原理
纳米材料
密度泛函理论
石墨炔类结构储锂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石墨炔
储锂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石墨n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硅纳米团簇与石墨烯复合结构储锂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石墨烯 硅纳米团簇 第一性原理 锂离子电池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原子和分子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5-151
页数 分类号 O56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建军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105 993 18.0 25.0
2 吴江滨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2 8 2.0 2.0
3 钱耀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1 3 1.0 1.0
4 郭小杰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1 3 1.0 1.0
5 崔先慧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2 6 2.0 2.0
6 缪灵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10 106 5.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2)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墨烯
硅纳米团簇
第一性原理
锂离子电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