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Mechlich法研究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数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电荷数量、电荷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供试土壤负电荷量大于土壤正电荷量,土壤永久负电荷量大于可变负电荷量。在沿淮几种土壤中,黄棕壤、黄褐土CECv/CEC8.2≥0.4,为可变电荷土壤,潮土和砂姜黑土为恒电荷土壤。土壤性质是土壤表面电荷的主要影响因素,CECv和CEC8.2主要受土壤pH和粘粒含量的影响,AEC主要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推荐文章
安徽沿淮地区优质高产常规粳稻品种筛选及特征特性
沿淮地区
粳稻
产量
品质
品种筛选
安徽省沿淮地区豆麦轮作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沿淮地区
豆麦轮作
地表径流
流失系数
沿淮地区甘蓝杂交制种技术
甘蓝
制种
沿淮地区
沿淮地区无蔓南瓜栽培技术
沿淮
无蔓南瓜
栽培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表面电荷特征
来源期刊 安徽农学通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壤 表面电荷 土壤性质 沿淮地区
年,卷(期) 2012,(10)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性研究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7
页数 3页 分类号 S155.3
字数 20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731.2012.10.02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
表面电荷
土壤性质
沿淮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学通报
半月刊
1007-7731
34-1148/S
大16开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24-146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046
总下载数(次)
44
总被引数(次)
7646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