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药蔓荆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分步萃取以及薄层色谱等方法,根据各个部位的Rf值和显色行为进行归并,Rf值相同、显色行为类似的部分归并为同一个馏分.采用萃取法分离蔓荆子提取物,得到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结果 石油醚部位主要是油脂和挥发性油,氯仿部位主要是萜类,乙酸乙酯部位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水部位含有极性不相同的较多物质.结论 本研究可为蔓荆子的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推荐文章
连翘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连翘
化学成分
黄酮
红旱莲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红旱莲
金丝桃属
化学成分
滨海前胡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滨海前胡
不同部位
挥发油
GC-MS
芒萁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薄层层析分析
芒萁
乙醇提取物
化学成分
薄层层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薄层层析法检测中药蔓荆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
来源期刊 中国当代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蔓荆子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薄层色谱
年,卷(期) 2012,(34) 所属期刊栏目 药品鉴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27.11
字数 400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铖璐 杭州师范大学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 6 19 2.0 4.0
2 赵振坤 杭州师范大学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 3 56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蔓荆子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薄层色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当代医药
旬刊
1674-4721
11-5786/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1座)8B02室
2-515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911
总下载数(次)
29
总被引数(次)
1528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