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制备了一系列新戊基多元醇酯,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质联用(GC-MS)和原子发射光谱(AES)对合成酯进行了分析鉴定,并测定其运动黏度.结果表明:合成了酯化率较高且杂原子很低的新戊基多元醇酯,季戊四醇二脂肪酸混合酯由五种组分构成;其运动黏度随脂肪酸碳原子数、长链脂肪酸、异构酸、长链异构酸、醇羟基数含量增大而逐渐增大;其黏度指数随脂肪酸碳原子数、长链脂肪酸、长链异构酸和醇羟基数含量的增大变化不明显,而随异构酸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推荐文章
响应面法优化磷钨酸介孔分子筛催化制备大豆油基多元醇
环氧大豆油
大豆油基多元醇
响应面法
磷钨酸
介孔分子筛
椰子油基新戊二醇己二酸低聚酯的制备 及其黏度调控
椰子油
新戊二醇
己二酸
低聚酯
聚合度
黏度调控
丙烯酸乳胶多元醇的制备及其性能
丙烯酸乳胶多元醇
复配体系
粒径
流变性能
桐油基多元醇的制备及其表征
桐油
二羟基桐油酸酯
酯交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戊基多元醇酯的制备及其黏度特性
来源期刊 润滑油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新戊基多元醇酯 分子结构 运动黏度 黏度指数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4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626.3
字数 331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35 4502 28.0 60.0
2 杨瑞杰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9 49 4.0 6.0
3 杨忠学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8 38 4.0 6.0
4 陈毓暑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6 34 3.0 5.0
5 孙蓉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56 369 12.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10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9)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戊基多元醇酯
分子结构
运动黏度
黏度指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润滑油
双月刊
1002-3119
21-1265/TQ
大16开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星海中龙园4号
8-21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5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