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中,建构起了由"言志"、"载道"二派交相更迭的文学史模型,并被研究者归纳为"循环论"文学史观。这种将"言志"、"载道"作为二元对立的范畴来认知中国新文学的方式,一方面比照当时其他学者提出的文学史观,对历史本体的认知更为深刻;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文学史言说"文学"自身,有利于将各种纷呈复杂的文学现象纳入这一文学史模型中。然而,周作人只提出了一组二元对立的范畴,过于简单化;他只注意了历时性的二元对立,忽略了共时性的二元对立,因此不足以切近历史本身的复杂本相。周作人提出的文学史模型为后来者建构全新文学史观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即使它有不少缺憾,也值得后来者反思,继而构建自身对文学史的全新认知。
推荐文章
论不同文学史观如何为新文学正名 ——以《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为例
新文学
文学史观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中国新文学研究增殖及其路径选择
新文学研究
增殖
物性
边缘
天道
旧文学
胡适、周作人文学革命观比较
胡适
周作人
文学革命观
新文学运动
比较
汉语新文学概念及其延展性的学理优势
汉语新文学
学术概念
延展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还原历史的努力与缺憾——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再反思
来源期刊 华中人文论丛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周作人 文学史观 循环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I206.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丽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6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周作人
文学史观
循环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中人文论丛
季刊
16开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0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