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阿霉素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释放行为进行模型拟合。方法: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阿霉素溶液和阿霉素纳米粒2种剂型下小鼠血药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种剂型下阿霉素在小鼠体内药时浓度的变化情况,并采用模型对其进行拟合预测。结果:在给定同样剂量条件下,阿霉素溶液刚开始时获得较高血药浓度,但血药浓度降低较快,在24 h时血药浓度已经很低,而阿霉素纳米粒在体内的消除较慢,在24 h依然保持一定浓度。阿霉素纳米粒组和阿霉素溶液组血药浓度曲线均用二室模型拟合较好。结论:阿霉素纳米粒分布和消除都较为缓慢,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推荐文章
阿霉素纳米胶束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阿霉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
组织分布
酸敏感阿霉素前药纳米粒的合成及其在治疗脑胶质瘤中的作用
血脑屏障
阿霉素前药
纳米粒
脑胶质瘤
酸敏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阿霉素纳米粒在小鼠体内释放的模型拟合
来源期刊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阿霉素 纳米粒 体内释放 模型拟合
年,卷(期) 2013,(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7-105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46|TP206.3
字数 25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19/com.app.chem201309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晓兰 泉州师范学院分子生物与药物化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65 225 7.0 12.0
2 许小平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80 619 14.0 21.0
3 吕凤娇 泉州师范学院分子生物与药物化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7 89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3)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阿霉素
纳米粒
体内释放
模型拟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双月刊
1001-4160
11-3763/T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北二街2条1号
82-50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0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76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