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401例行CABG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期间(1周内)有无AF发生分为AF组与非AF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CABG后AF的高危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CABG后AF发生率为27.93%(112/401).单因素分析显示AF组年龄较大、病史较长、左房内径较大、血管桥数目较多,而射血分数(EF)值及术后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显著低于非AF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F病史、左房内径增大、低EF值及术后早期停用β受体阻滞剂是CABG后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同时AF组术后平均ICU停留时间显著长于非AF组(42.35±20.04 h vs 35.50±12.58 h,P=0.001),术前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AF组(7.11±6.20 mg/L vs 5.17±8.22 mg/L,P=0.026).结论 高龄、AF病史、左房内径增大、低EF值和术后早期停用β受体阻滞剂是CABG后AF发生的高危因素,这些参数有助于预测CABG后AF的发生.CABG后应尽早恢复应用β受体阻滞剂,炎症因素可能参与了CABG后AF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