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旨在为如下的预言辩护,即在未来50年内,人们会看到古老的“普世史”传统的回归.不过,即将回归的将是一种新型的普世史,其视野涵盖全球,在旨趣和方法论上凸显科学精神.直至19世纪末,人们还能在大多数历史研究的传统中看到某种普世史的身影.然而当历史学家们对宏大的历史描述彻底失去信心后,当他们转而投入故纸堆中开始仅关注细枝末节时,普世史便销声匿迹了.如今,由于(至少部分是由于)20世纪在多个不同领域展开的细致的实证研究以及摆脱现存文字记录束缚的绝对测年法的发明,人们业已看到了普世史回归的诸多征兆.接着,作者对这种全新的、科学的普世史的回归对历史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给予探讨,比如历史研究与诸多凸显时间维度的自然科学学科——包括宇宙学、地质学和生物学——将发生更加紧密的联系.最后,本文提出一种可能性,即普世史终将进入高中课堂并为整合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方法.
推荐文章
“普世价值”的多重性分析
普世价值
争论
可能性
关于普世价值的思考
普世
价值
思考
DASP(达世普)软件虚拟仪器库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数据采集
信号处理
模态分析
虚拟仪器
川东北地区埋藏史及热史分析--以普光2井为例
热成熟度
时—温指数
埋藏史
热史
烃源岩
普光2 井
川东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普世史的回归
来源期刊 全球史评论 学科
关键词 普世史 世界史 大历史 历史编纂学 创世神话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大历史理论与反思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
页数 30页 分类号
字数 2024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大卫·克里斯蒂安 麦考瑞大学历史系 1 1 1.0 1.0
2 任喆琦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普世史
世界史
大历史
历史编纂学
创世神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全球史评论
不定期
978-7-5161-3813-7
16开
北京市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