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全面正交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了三种主要环境因子温度、pH、氮磷比及其互作对芦苇秆浸出液抑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秆浸出液使藻细胞出现聚集现象,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 a 的含量变化的影响均与这三个环境因子及其互作显著相关,温度是影响抑藻的主效环境因子,其次是pH和氮磷比,温度与pH以及温度与氮磷比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pH与氮磷比之间无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低温组(10℃)抑藻效果显著,随着温度升高抑藻效果逐渐减弱, pH和氮磷比对抑藻效果的影响都与温度水平密切相关,所有的低温组(10℃)及大部分中温组(18℃)的温度、pH、氮磷比各水平均与高温组(2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方差综合分析,芦苇秆浸出液抑藻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为10℃, pH为9,氮磷比为2,在此条件下连续培养7d后,藻细胞密度下降到原来的40.48%,叶绿素 a 下降到原来的51.26%,故推测芦苇秆应用于控制水华的发生及水体蓝藻污染的恢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不同环境条件对韭菜水溶性浸提液抑藻效果的影响
铜绿微囊藻
韭菜浸提液
pH
光照
曝气
凤眼莲浸出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凤眼莲
东海原甲藻
抑藻作用
他感作用
赤潮
稻秆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研究
稻秆
铜绿微囊藻
抑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芦苇秆浸出液抑藻的最佳环境条件研究
来源期刊 水生生物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温度 pH 氮磷比 铜绿微囊藻 抑制 芦苇秆浸出液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1-1058
页数 8页 分类号 X173
字数 64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41/2013.1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淑池 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37 288 10.0 15.0
2 韩志萍 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42 689 13.0 25.0
3 邓红英 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3 8 2.0 2.0
4 姜燕 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 8 2.0 2.0
5 汪晓莹 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 8 2.0 2.0
6 李晶玮 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3 8 2.0 2.0
7 童轶璇 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3 8 2.0 2.0
8 赵明星 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19 41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5)
共引文献  (255)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5(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7(1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温度
pH
氮磷比
铜绿微囊藻
抑制
芦苇秆浸出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生生物学报
双月刊
1000-3207
42-1230/Q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水生所 (武昌东湖南路7号)
82-32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5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