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尽管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是与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相关联的,但是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的写法基本上是传统的经验性和系谱性的方法,这体现在从林传甲到钱基博等一些文学史家和研究者的著述中,这种情形到了20年代后有了大的转变,西方学术思潮的引入改变了文学史的研究观念,即文学史研究由传统的经验性谱系性研究向本质主义研究的过渡。其中胡适的文学史研究开了这方面的先河,胡适在其颠覆性的白话文学史中勾勒了"白话一乐府一民间"这样一个三角关系,并建立起其本质主义加进化论的文学史研究观,开始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新时期,即本质论和反映论的研究时期,即便在中国大陆批判胡适思想最严厉的时期,本质论和反映论的文学观念仍然是各种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观念,直到世纪末,文学史的研究观念才又有了新的转变。
推荐文章
20世纪中国文学对民间语言价值的发现与运用
民间语言
中国文学
意义
价值
发现
20世纪中国学者的天文学史研究
天文学史
中国
20世纪
中国文学史杨慎书写评议
杨慎
文学史
书写
地位
经典与时代的契合——浅谈中国文学史融入式教学
融入式
中国文学史
文学经典
时代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观念的演变——从系谱论到本质论
来源期刊 励耘文学学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文学史 谱系 本质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42
页数 26页 分类号 I20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原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研究所 37 93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学史
谱系
本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励耘文学学刊
半年刊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出版文献量(篇)
68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