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巢北二叠系孤峰组(P2g)、龙潭组(P3l)和大隆组(P3d)页岩为研究对象,运用压汞和扫描电镜实验手段对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认为三组地层的主要孔隙类型为过渡孔,孔径范围在15.9~27.2nm 之间,孤峰组和龙潭组页岩的孔隙度为14.05%和13.47%、比表面积为13.722m2/g 和14.046m2/g、孔容为0.087ml/g 和0.067ml/g,均较接近。大隆组页岩孔隙度为1.58%,比表面积为2.16m2/g,孔容为0.008ml/g。样品的镜下 SEM-SE 图像可观察到孔隙类型以粘土矿物颗粒间孔隙为主,孔隙形状不规则,存在微裂缝。
推荐文章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下扬子地区
二叠纪
页岩气
储集层
有机质孔隙
非均质性
扫描电镜
面孔率
孔径
显微组分
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特征
阜阳地区
石炭纪
二叠纪
生烃潜力
模拟实验
盆地模拟
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系煤成(层)气成藏地质单元划分
华北地台
煤成(层)气
埋藏史
地质单元
成岩演化
成藏波及域
冀南地区巨1井石炭-二叠系生烃评价
冀南地区
石炭纪
二叠纪
烃源岩
构造-埋藏史
生烃作用
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巢北地区二叠系页岩孔隙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二叠系 页岩 孔隙特征 巢北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0-252,291
页数 4页 分类号 P588.22|P583
字数 311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勇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8 46 4.0 6.0
2 汪吉林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71 795 17.0 26.0
3 袁雷雷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3 56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
共引文献  (38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叠系
页岩
孔隙特征
巢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地质
季刊
1005-6157
34-1111/P
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296号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9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8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