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更全面地揭示岩溶发育特点,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了武汉地区构造演化和岩溶发育史.古生代-中生代早期,武汉及周边地区地壳运动以整体升降为特点,各时代地层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发生的两次大的海进-海退作用分别形成了石炭 二叠系和下三叠统两套碳酸盐岩系,为武汉地区岩溶发育提供了物质条件.中三叠世期末的印支运动产生的强大的NNE SSW向挤压应力,形成NWW SEE走向的线状褶皱,控制了碳酸盐岩的平面分布格局.晚三叠世-侏罗纪,武汉以西及北部等地隆起,东部及东南部的梁子湖地区在襄樊 广济等断裂的控制下逐步开始凹陷.这一时期内,地表、地下水总体向东部梁子湖凹陷汇集,控制了武汉地区第一期地下岩溶的发育.白垩-古近纪,武汉及周边地区地壳活动表现为差异性沉降,接受沉积,岩溶作用停止.新近纪-早更新世,武汉以西的潜江凹陷继续发展,而武汉地区则总体隆升.该时期内古地势东高西低,地表、地下水由东向西流动,第二期地下岩溶也自东向西发育.中、晚更新世时期,武汉及周边地区总体下沉,广泛形成厚10~30 m不等的老粘性土层覆盖于前二期岩溶之上.由于相对不透水层的阻隔,这一时期内岩溶作用基本停止发生.全新世时期,地表水的侵蚀作用部分地破坏了老粘土盖层的连续性.由于碳酸盐岩分布于现长江水体以下10~20 m,侵蚀基准面远高于碳酸盐岩的分布高程,地下水活动很弱,岩溶作用很弱或未发生.
推荐文章
湖北武汉典型地区岩溶发育特征分析
岩溶塌陷灾害
岩溶发育
碳酸盐岩条带
特征分析
线岩溶率
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特征
武汉地区
覆盖型岩溶
表层岩溶带
线岩溶率
湖北武汉典型地区岩溶发育特征分析
岩溶塌陷灾害
岩溶发育
碳酸盐岩条带
特征分析
线岩溶率
武汉地区浅层岩溶发育特征与岩溶塌陷灾害防治
岩溶发育特征
碳酸盐岩条带
岩溶地质结构
岩溶塌陷灾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论武汉地区构造演化与岩溶发育史
来源期刊 中国岩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岩溶作用 岩溶发育史 凹陷 碳酸盐岩条带 侵蚀基准面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5-202
页数 8页 分类号 P642.25
字数 746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小杰 8 133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109)
二级引证文献  (108)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3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9(3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20(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构造演化
岩溶作用
岩溶发育史
凹陷
碳酸盐岩条带
侵蚀基准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岩溶
双月刊
1001-4810
45-1157/P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研究所
33543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