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
本文在分析以往地质资料和完成的武汉市1:5万岩溶塌陷调查成果的基础上,从武汉市岩溶发育的形态及规模、不同岩溶条带、不同构造条件、不同地层、不同埋深和不同地貌七个方面,分别系统总结了武汉市典型地区岩溶发育的特征.区内岩溶总体中等发育,岩溶形态主要为溶隙、溶孔以及小规模溶洞;在水平方向上存在5个走向NWW—SEE、各自相对独立的碳酸盐岩条带,其中白沙洲条带岩溶最为发育,在垂直方向上浅层溶蚀发育;各地层的岩溶发育强度依次为P2q> T1d>C2h+d>T1-2j;在褶皱核部或转折端、断层带附近、长江一级阶地、山前补给局部地区等地下水交替循环强烈地带和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岩溶发育相对强烈.结论 可为武汉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地质基础支撑.
推荐文章
湖北武汉市典型地段岩溶塌陷风险评价
岩溶塌陷
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
湖北武汉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
岩溶塌陷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湖北武汉岩溶塌陷成因机理与致塌模式
岩溶塌陷
地质模式
成因机理
致塌模式
湖北武汉市三环区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规律及危险性评价
岩溶地面塌陷
工程地质条件
数量化理论
危险性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湖北武汉典型地区岩溶发育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岩溶塌陷灾害 岩溶发育 碳酸盐岩条带 特征分析 线岩溶率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灾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7
页数 8页 分类号 P642.2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19.04.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涛 12 53 4.0 6.0
2 涂婧 6 24 4.0 4.0
3 李海涛 28 185 8.0 12.0
4 李慧娟 3 5 1.0 2.0
5 金小刚 3 7 2.0 2.0
6 魏瑞均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5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塌陷灾害
岩溶发育
碳酸盐岩条带
特征分析
线岩溶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双月刊
1003-8035
11-285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90-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