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新发生的引起大豆茎维管束和髓褐腐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该病原分离物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扁平,致密,不规则圆形,白色到浅灰褐色,具放射状褶皱突起,菌落边缘粗糙不整齐,或带有缺刻;在GBA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至灰色,菌丝紧贴培养基,气生菌丝稀少,菌落圆形,边缘整齐.在GBA培养基上分离物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形成有分隔的细胞;平均长度为(3.0 ~5.1)μm×(2.1 ~ 3.3)μm.致病性测定表明分离物能100%引起合丰25大豆植株出现典型大豆茎褐腐病症状.引物ITS1/ITS4在分离物中扩增的产物与GenBank中Phialophora gregata分离物序列的相似性达99%.利用大豆茎褐腐病菌的特异引物BSR1/BSR2在分离物中扩增出483bp的特异性条带.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分离物确为大豆茎褐腐病菌.
推荐文章
李褐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李褐腐病
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
分离
鉴定
元江芦荟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芦荟
根腐病
病原菌
ITS鉴定
元江
辣木果荚腐病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辣木
果荚腐烂病
致病菌
鉴定
大豆炭腐病病原菌鉴定
大豆
炭腐病
菜豆壳球孢菌
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豆茎褐腐病病原菌鉴定
来源期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豆 分离物 大豆茎褐腐病菌 大豆茎褐腐病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土肥植保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6-200,206
页数 6页 分类号 S435.651
字数 41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05/j.issn.1007-9084.2013.02.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俊杰 47 435 12.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分离物
大豆茎褐腐病菌
大豆茎褐腐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双月刊
1007-9084
42-1429/S
大16开
湖北武昌徐东二路2号油料所内
38-1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7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54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