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行政区划全在淮河流域范围的26个地级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对其产业结构、客运总量水平、对外交通设施网络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结合26个城市城市化水平、城镇职能、空间结构等特征,运用城市空间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初步确定了整体淮河流域的中心城市,并基本勾勒出整体流域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最后指出,淮河流域水系、区位等地理要素的过渡性、多变性对流域整体城镇群体的集聚—扩散功能具有阻滞作用.
推荐文章
论淮河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演变
淮河流域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淮河流域城镇扩张研究
多源遥感数据
城镇扩张
淮河流域
支持向量机
淮河流域未发育完整城镇体系的历史和地理原因
城镇体系
淮河水系
人地对称性
军事地理
城镇非密集地区空间组织的动力学分析
城镇非密集地区
区域发展
空间组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淮河流域城镇群体空间组织特征及结构优化
来源期刊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城镇群体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 空间结构 淮河流域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淮河流域城镇体系研究(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5-269
页数 5页 分类号 K901.8
字数 55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0972.2013.02.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立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9 46 4.0 6.0
5 刘明华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39 480 8.0 21.0
9 祝保真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1 4 1.0 1.0
10 王超杰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5)
共引文献  (27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城镇群体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
空间结构
淮河流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3-0972
41-1107/N
大16开
河南省信阳市
36-11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5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360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