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海南产桶形芋螺中发现了一个新的T-超家族芋螺毒素B8.1T,其氨基酸序列为DCCPESPPCCH,具有两对二硫键,其连接方式为Cys2-Cys9,Cys3-Cys10.首先采用N-9-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了B8.1T线性肽,根据采用半胱氨酸保护基团的不同,探索了3种不同的氧化方法:(1)两步氧化法;(2) One-pot方法;(3)自由氧化法.同时对提高芋螺毒素氧化折叠效率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对B8.1T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可合成正确折叠的芋螺毒素B8.1T,其中两步氧化法和One-pot法合成效率高于自由氧化法,自由氧化折叠条件的优化表明,折叠反应添加物等能提高正确折叠产物的积累效率.B8.1T的动物活性试验显示,当对小鼠进行颅内给药时,对其行为活动产生抑制效应,而对肌肉给药的金鱼无明显影响.
推荐文章
Ⅰ-超家族芋螺毒素研究进展
Ⅰ-超家族芋螺毒素
离子通道
二硫键
翻译后修饰
新A超家族芋螺毒素Bt14.10的克隆及合成研究
A超家族芋螺毒素
克隆
内含子
合成
二硫键
新的M家族芋螺毒素的克隆及进化分析
芋螺毒素类
M家族
克隆
进化
重图的T-染色
T-染色
重图
频率分配
干扰水平
XT(G)
spT(G)
算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南产T-超家族芋螺毒素B8.1T合成及活性分析
来源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学科
关键词 T-超家族芋螺毒素 固相多肽合成 氧化折叠 二硫键形成
年,卷(期) 2013,(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188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素兰 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口市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 78 729 15.0 24.0
2 长孙东亭 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口市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 64 467 13.0 20.0
3 吴勇 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口市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 19 5 2.0 2.0
4 吴潇洒 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口市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T-超家族芋螺毒素
固相多肽合成
氧化折叠
二硫键形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技术通报
月刊
1002-5464
11-2396/Q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18-9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80
总下载数(次)
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