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合成了2种含有1H-咪唑[4,5-b]并吩嗪荧光团的苯硼酸探针分子.它们均有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分别为136nm和141nm)和荧光发射波长(>540nm).其中化合物3b:(2-(1H-咪唑[4,5-b]并吩嗪-2-基)苯硼酸)的荧光强度小于3a:(4-(1H-咪唑[4,5-b]并吩嗪-2基)苯硼酸),这是由于分子内的B-N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分子内电荷发生转移.研究表明设计合成的咪唑并吩嗪基苯硼酸类荧光糖探针可选择性识别不同结构的糖.
推荐文章
新型含炔基吡啶的六苯并蔻衍生物的合成
Sonogashira偶联反应
六苯并蔻
Scholl反应
合成
苯甲酰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
苯并咪唑衍生物
Vilsmeier试剂
环合
合成
新型混合脂肪基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
咪唑啉
苯并咪唑
地沟油
合成
一锅法
新型N-芳基哌嗪取代苯并呋喃衍生物的合成
5-二甲氨基水杨醛
2-溴-4′-氟苯乙酮
N-芳基哌嗪
苯并呋喃衍生物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咪唑并吩嗪基苯硼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荧光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信息记录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荧光探针 苯硼酸 吩嗪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4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31
字数 247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志英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推进部 8 33 4.0 5.0
2 欧阳杰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6 179 7.0 10.0
3 王秋生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2 30 4.0 4.0
4 王博威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6 24 3.0 4.0
5 朱雷鸣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 8 2.0 2.0
6 张泱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荧光探针
苯硼酸
吩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信息记录材料
月刊
1009-5624
13-1295/TQ
大16开
河北省保定市乐凯南大街6号
18-185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19
总下载数(次)
46
总被引数(次)
139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