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用大肠埃希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研究新型免疫标记物——纳米荧光碳点(CDs)对此两种细菌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以洽草为材料合成CDs,通过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仪和傅立叶红外分析仪研究合成的CDs的特征.借助比色计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这两种细菌分别与CDs共培养后的生长曲线,及CDs对细菌形态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式红外分析(ATR-FTIR)和荧光光谱仪分析此两种菌对CDs的直接效应.结果 合成得到形态较均一的CDs.与细菌共培养的CDs对E.coli和S.aureus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可影响细菌的形态;细菌能够黏附或吞噬一定量的CDs,并可致CDs的荧光衰减.结论 CDs对E.coli和S.aureus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但有细胞毒性;而此两种菌对CDs荧光有非特异性猝灭作用.
推荐文章
聚氨酯基纳米碳复合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血液相容性
纳米复合材料
聚氨酯
血小板粘附
纳米载银基托树脂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银化合物
树脂类合成
义齿基托
抗感染药,局部
碳及碳团簇负离子注入硅橡胶细胞相容性研究
负离子注入
硅橡胶
表面改性
XPS
细胞相容性
RT-Q医用生物膜的止血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RT-Q膜
局部止血
生物相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荧光碳点与细菌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检验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纳米荧光碳点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相容性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实验诊断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6-3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TB383
字数 30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荧光碳点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相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检验杂志
月刊
1001-764X
32-1204/R
大16开
南京市中央路42号
28-10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50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395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