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静态试验,分别研究了河水中氯与氨氮的质量比、反应时间、pH值及初始NH3-N浓度对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水样,氯与氨氮的质量比(以Cl2:N计)为10∶1~12∶1时,NH3-N浓度可降低至0.5 mg/L以下;反应时间20 min时,NH3-N浓度可达到0.3 mg/L,工程应用中可将反应时间延长至30 min; pH对NH3-N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一般不需要调节河水pH;在pH值为8.0,氯与氨氮的质量比为12∶1,初始NH3-N浓度为0.5~3.0 mg/L时,反应后NH3-N浓度均<0.3 mg/L.
推荐文章
次氯酸钠催化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
催化氧化
次氯酸钠
氨氮
金属氧化物
次氯酸钠溶液摩尔浓度计算方法比较
次氯酸钠
摩尔浓度
溶液滴定
计算过程
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研究进展
次氯酸钠
稳定性
分解反应
稳定剂
次氯酸钠氧化法测定聚丙烯酰胺浓度的研究
次氯酸钠氧化法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过硫酸铵-浊度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次氯酸钠氧化脱除河水低浓度氨氮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市政工程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次氯酸钠 氨氮 氯与氨氮的质量比 反应时间 pH值 初始浓度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给排水与污水处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2
页数 4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28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655.2013.02.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秀荣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36 129 7.0 10.0
2 左军 3 14 1.0 3.0
3 黄志金 6 26 2.0 5.0
4 王昶 2 13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4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次氯酸钠
氨氮
氯与氨氮的质量比
反应时间
pH值
初始浓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市政工程
双月刊
1004-4655
31-1523/TU
大16开
上海市东方路3447号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0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3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