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测井技术       
摘要: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岩性多变,矿物成分多样,且多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过渡性岩类.复杂的岩性条件给岩石分析样品的准确定名和测井岩性识别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全岩X射线、全岩氧化物分析等多种资料相互印证,实现了岩矿分析样品的准确定名;高分析密度的注氦孔隙度测量和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测井相结合、岩心扫描图像和微电阻率扫描图像相结合,实现了厘米级的岩心归位精度,搭建了岩、电关系的桥梁;核磁共振测井和常规测井相结合,构建了2个岩性敏感参数,建立了具有适应性的岩性识别图版,较好地解决了测井岩性识别的技术难题.
推荐文章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初步研究:岩性与孔隙特征分析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致密油储层
岩性特征
孔隙特征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相分析
准噶尔盆地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咸化湖
沉积相
致密油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系统的成藏特殊性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致密油
烃源岩
成藏模式
基于测井多参数的复杂储层岩性综合识别
测井解释
岩性识别
交会图
蛛网图
灰色关联
复杂储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复杂岩性致密油储层测井岩性识别
来源期刊 测井技术 学科
关键词 测井解释 致密油 核磁共振测井 常规测井 岩性识别 吉木萨尔凹陷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处理解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8-642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31.84|TE112.2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中春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8 290 9.0 16.0
2 匡立春 36 1242 19.0 35.0
3 常秋生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1 468 9.0 21.0
4 欧阳敏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235 3.0 3.0
5 王振林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8 84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609)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298)
二级引证文献  (138)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6)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9(6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4)
2020(4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测井解释
致密油
核磁共振测井
常规测井
岩性识别
吉木萨尔凹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测井技术
双月刊
1004-1338
61-1223/TE
大16开
197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5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59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