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扬子北缘晚造山阶段(即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发育以弧形构造为特征的前陆薄皮逆冲—褶皱构造,包括了沿秦岭—大别造山带发育的北西向的大洪山和大巴山弧形带,以及沿江南—雪峰造山带发育的北东向的川东—湘鄂西弧形带.详细的构造解析、盆地沉积及物源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弧形构造不仅将早期的前陆序列卷入变形,并且控制了晚侏罗世—晚白垩世的盆地演化和古地理格局.总结扬子北缘晚造山阶段的盆山演化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1)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大洪山和大巴山弧形带的发育控制了四川盆地东北部及秭归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的沉积,川东—湘鄂西弧形带限制了盆地的东南边界,加之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逆冲带,三面围限构成具前渊沉降的克拉通内盆地或称为“墙围盆地”(walled sedimentary basin);(2)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大洪山和大巴山弧形带的逆冲构造变形逐渐减弱,而川东—湘鄂西弧形带继续向北西扩展,构造线呈北东向展布,在弧形带前缘的宜昌地区形成沉积中心,并覆盖了现今的黄陵背斜;(3)晚白垩世,川东—湘鄂西弧形带继续向北西推进,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展布,弧形带北翼的黄陵背斜初始隆起,沉积中心分别位于北翼宜昌地区及南翼习水地区.与此同时,在弧形带内部薄皮构造的向斜部位形成楔顶沉积,发育如恩施盆地、黔江盆地、来凤盆地等一系列规模较小的背驼式盆地.
推荐文章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磨拉石
沉积特征
沉降中心
构造演化
前陆盆地
下扬子北缘
华北与扬子两板块的拼贴方式与扬子北缘古生代盆地应变特征
拼贴方式
应变特征
华北板块
扬子板块
扬子北缘黄陵地区晚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黄陵背斜
砾石成分
古水流
物源
中侏罗世晚期
晚三叠世留山盆地沉积特征与构造环境分析
留山盆地
晚三叠世
沉积特征
构造环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扬子北缘晚造山阶段弧形构造特征与盆地演化
来源期刊 古地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弧形构造 前陆盆地 扬子北缘 背驼式盆地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构造古地理学及古构造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9-838
页数 分类号 P54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05/gdlxb.2013.06.06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4)
共引文献  (543)
参考文献  (4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06)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2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87(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6(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1997(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8(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1(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2(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3(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4(4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5(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6(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7(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8(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27)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弧形构造
前陆盆地
扬子北缘
背驼式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地理学报
双月刊
1671-1505
11-4678/P
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0号石油大学
2-73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9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