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真菌感染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但现有抗真菌药物种类依然非常少,并且耐药现象的出现使临床可选择的抗真菌药物变得更加有限.因此,对新的抗真菌药物的开发迫在眉睫,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型高效的抗真菌药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有助于扩大治疗真菌感染疾病的可选药物种类,减少耐药的发生.该文归纳现有报道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根据其不同来源及不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阐明不同类别天然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高效抗真菌药物提供前体结构及抗真菌新靶点.
推荐文章
色酮及硫色酮类抗真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色酮
硫色酮
抗真菌药物
活性
进展
抗真菌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
真菌类
天然产物
抑制剂
靶点
新型α-蒎烯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α-蒎烯
苯磺酰胺
合成
百菌清
病原菌
抗真菌活性
黄酮化合物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
黄酮
抗癌
研究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天然化合物抗真菌活性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真菌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抗真菌 天然化合物 来源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1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78.5
字数 473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远英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教研室 190 1570 18.0 30.0
3 曹颖瑛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教研室 37 251 8.0 14.0
7 颜务燕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教研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0)
共引文献  (70)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真菌
天然化合物
来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真菌学杂志
双月刊
1673-3827
31-1960/R
大16开
上海市凤阳路415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1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