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峨眉冷杉林是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暗针叶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然更新对全球变化非常敏感,是研究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代表性森林类型.以峨眉冷杉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开顶式增温小室(Open top chambers,OTCs)和电热棒联合的方式增加环境温度,人为添加不同类型凋落物(A,75%峨眉冷杉针叶+25%杜鹃荚蒾灌木叶凋落物;B,55%峨眉冷杉针叶+45%杜鹃荚蒾灌木叶凋落物),共设置4个处理:(1)凋落物A+增温T(A-T);(2)凋落物B+增温T(B-T);(3)凋落物A+环境温度TO(A-T0);(4)凋落物B+环境温度TO(B-TO).研究增温和两种类型凋落物联合作用下峨眉冷杉幼苗的生理生态响应特征.得到以下结果:(1)在环境温度下,A型凋落物情景下的冷杉幼苗的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率比B型情景下高;而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氢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B型凋落物情景下低.说明在当前环境温度下,B型凋落物比A型凋落物更加适合冷杉幼苗的生长.(2)在A型凋落物情景下,增温处理显著增加了冷杉幼苗叶片的自由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浓度;在B型凋落物情景下,增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冷杉幼苗丙二醛、自由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加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可见,与A型凋落物相比,增温使得B型凋落物情景下的冷杉幼苗膜伤害程度减小.(3)不同类型凋落物与增温的联合作用均降低了冷杉幼苗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A-T处理相比,B-T处理下冷杉幼苗叶片的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更低,而POD、APX、GR、CAT抗氧化酶活性却更高.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成分相对较少的B型凋落物更有利于峨眉冷杉幼苗适应未来气候变暖情景.
推荐文章
短期增温对贡嘎山峨眉冷杉幼苗生长及其CNP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气候变暖
幼苗生长
CNP化学计量比
峨眉冷杉
贡嘎山
山地森林表层土壤酶活性对短期增温及凋落物分解的响应
气球变暖
凋落物类型
联合增温
土壤酶活性
长期模拟增温对岷江冷杉幼苗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增温
岷江冷杉
比叶面积
生长
生物量分配
酸雨与凋落物复合作用对柳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森林生态学
柳杉
凋落物
酸雨
化感物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凋落物和增温联合作用对峨眉冷杉幼苗抗氧化特征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增温 氧化伤害 气候变暖 抗氧化酶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个体与基础生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61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11102164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根绪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环境演变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152 7593 47.0 83.0
2 郭剑英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环境演变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62 624 12.0 24.0
4 杨阳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环境演变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148 1314 17.0 29.0
8 杨燕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环境演变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55 525 12.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8)
共引文献  (227)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增温
氧化伤害
气候变暖
抗氧化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