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了采动区建筑物抗变形隔震装置的基本构成,并基于地震工程学和开采沉陷学的原理对抗变形隔震支座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实验对采动区抗变形隔震支座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耗能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周循环荷载作用下采动区抗变形隔震支座的滞回耗能曲线饱满,表明其良好的自复位、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大、稳定的滞回性能等特点,说明抗变形隔震支座的传力机制明确、构造比较合理.隔震支座充分利用了铅芯橡胶、粘滞阻尼器和蝶形弹簧三种不同的耗能材料和耗能机制,其适宜的水平隔震刚度和阻尼耗能性能、竖向能够抵抗不均匀沉降,充分体现了其良好的整体稳定性.该抗变形隔震支座有效的改善了采动区建筑抵抗煤矿采动损害和震害的能力,为采动区建筑物保护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推荐文章
基于隔震技术的桥梁结构抗采动变形抗地震保护
抗采动变形
开采沉陷
隔震技术
采动区
既有建筑物基础隔震加固技术分析
既有建筑物
基础隔震
加固
施工技术
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橡胶隔震支座
力学性能
试验研究
采动区建筑物抗震、抗变形双重保护作用机理分析
采动区
开采沉陷
双重保护
建筑物抗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动区建筑物抗变形隔震装置的力学性能分析
来源期刊 实验力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开采沉陷变形 采动区 力学性能 抗变形隔震 试验分析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2-548
页数 分类号 TD22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20/1001-4888-12-09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麻凤海 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68 538 13.0 20.0
2 刘书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74 627 14.0 21.0
6 魏晓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21 227 9.0 14.0
7 王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39 229 9.0 13.0
8 王泓懿 5 34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开采沉陷变形
采动区
力学性能
抗变形隔震
试验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验力学
双月刊
1001-4888
34-1057/O3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力学编辑部
26-57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9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848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