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燃煤过程中燃料型氮氧化物主要包括挥发分和焦炭的贡献,其各自贡献比率以及各种燃烧因素,如煤质、燃烧温度、气氛等对贡献比率的影响仍缺乏研究,尤其是在和实际工业煤粉燃烧条件的高温环境下的比率规律更是研究甚少.然而,挥发分和焦炭NO生成的相互关系对燃煤NO生成和控制机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为燃煤低NOx排放控制技术发展提供了直接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可为NOx精确模拟计算提供基础数据的验证和模型发展.为此,通过在高温自动进料固定床实验系统上设计了一套特殊实验,可以把挥发分和焦炭的燃烧分离以便记录各自的NO生成量.同时也进行了二者无分离的传统燃烧作为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燃烧中,随温度升高,NO释放速率提高,燃料NO释放量减少,挥发分NO占燃料NO比例先增后减,各温度条件下,随煤阶升高挥发分NO比例依次降低.
推荐文章
未燃煤粉对焦炭和炉渣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未燃煤粉
焦炭性能
炉渣黏度
掺烧氨燃料对煤挥发分火焰特性及颗粒物生成的影响
燃煤电厂
碳排放
氨燃料
挥发分火焰
颗粒物
碳烟
行星运动对台风生成频数与ENSO相互关系变化的影响
行星运动
台风生成频数
ENSO
年代际变化
煤与焦炭同炉测定挥发分的相互影响分析
焦炭
同炉测定
挥发分
测定结果
准确性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温度对燃煤挥发分和焦炭NO生成及相互关系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锅炉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挥发分氮 焦炭氮 比率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节能与环保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80
页数 7页 分类号 TQ534
字数 640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71 783 14.0 24.0
2 李宇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6 76 5.0 8.0
3 任鹏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4 14 2.0 3.0
4 王康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3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挥发分氮
焦炭氮
比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锅炉技术
双月刊
1672-4763
31-1508/TK
16开
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250号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9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4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