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1960年至2010年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中国月平均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趋势,长江下游地区秋季(9,10月)降水量时空变化,着重对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次年长江下游地区秋季降水做相关性分析,配合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极值年对应的秋雨时期环流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年际变化显著,自1960年来大幅下降,2000年后小幅回升但仍未达到先前水平.(2)长江下游地区秋季降水主要集中在9月,且降水量呈同多同少分布,年际变化显著,1985年后降水总量偏少.(3)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长江下游地区秋雨降水量存在相关关系.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时,次年长江下游地区秋季降水量大,其中部分地区相关性非常显著;反之当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弱时,次年长江下游地区秋季降水量也较小.
推荐文章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环流场的日变化
青藏高原
非绝热加热
日变化
位涡度
青藏高原温度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研究
气象学
生态环境
青藏高原
气温
降水量
极端气温
青藏高原东部暴雨强降水的特征
青藏高原
暴雨
成因
特征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东部平原汛期降水的关系
青藏高原
东部平原
汛期降水
空间分布
对比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加热场与长江下游秋季降水的关系
来源期刊 气象研究与应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高原冬季加热场 长江下游 秋季降水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天气气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P468.0+24
字数 717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婕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306)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5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原冬季加热场
长江下游
秋季降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研究与应用
季刊
1673-8411
45-1356/P
大16开
南宁市民族大道81号气象局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4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24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