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Co诱变的粳稻中花11 M2代中发现了一个白化致死突变体,该突变体从发芽后至3叶期一直表现白化,3叶后逐渐死亡,根据随后的基因定位研究结果,将该白化突变体暂定名为albino lethal 4(abl4).与野生型相比,abl4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极低,几乎难以检测到.叶绿素荧光分析结果表明,abl4叶片中的电子传递速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都为o,而最大光化学效率也极低,显示突变体没有光化学活性.abl4突变体中包括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提示abl4突变体受到氧化胁迫.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abl4不能形成完整的叶绿体,只有类似前质体结构.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abl4突变体与籼稻品种龙特甫B杂交获得的F2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定位,首先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4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3785和RM303之间.随后,利用新开发的STS和dCAPS标记,进一步将ABL4基因定位在RH46-31和RH46-33之间,物理距离约为201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