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建立了常规区域供冷系统、天然水源区域供冷系统以及空气源区域供冷系统共三种区域供冷系统的(火用)分析通用模型;并基于上海某中央商业中心,用TRNSYS软件建立了三种区域供冷系统的动态逐时能分析与(火用)分析模拟模型;分析了三种区域供冷系统的(火用)损失、(火用)效率以及系统能效;提出了宜采用天然水源区域供冷系统的天然水源至冷水机组间的管路长度限值的确定方法.结果发现,天然水源区域供冷系统的(火用)效最高,其次为空气源区域供冷系统,常规区域供冷系统的最小,其值分别为16.52%,15.05%以及12.12%;其单位冷量的(火用)损失分别为0.289,0.323以及0.414.另外,天然水源区域供冷系统的能效最高,其次为常规区域供冷系统,空气源区域供冷系统的最小,其系统电力能效依次为2.52、2.32以及2.2.
推荐文章
区域供冷系统逐时冷负荷的分析及数值预测
区域供冷系统
冷负荷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
基于改良(火用)分析方法的LNG冷能空分工艺优化
改良(火用)分析
传统(火用)分析
LNG冷能
空气分离
(火用)损失
(火用)效率
工艺优化
区域供冷系统供回水经济温差优化模型研究?
区域供冷
动态年折算费用法
经济温差
影响因素
区域智能供能系统能量管理系统概述
区域供能
能量管理
多能互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区域供冷系统的动态逐时能分析与(火用)分析
来源期刊 制冷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区域供冷系统 天然水源 空气源 (火用)分析 能分析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7
页数 9页 分类号 TU831
字数 70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3.03.06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龙惟定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 278 5449 35.0 59.0
2 樊瑛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6 7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区域供冷系统
天然水源
空气源
(火用)分析
能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制冷学报
双月刊
0253-4339
11-2182/TB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67号银都大厦10层
89210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6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