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倒种春”是指将当年收获的早稻种作晚稻栽培的一种方式,源自一项古老的传统技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前期,双季稻推广“两迟当家”和“早矮晚粳”品种安排模式,以农垦58为主的迟熟晚粳占了晚稻总面积的70%以上,而发展三熟制需要一批早熟的晚籼品种.于是,人们想到利用早籼作连晚栽培这个方法,使得“倒种春”一度兴起,占据晚稻总面积的20%以上,成为农垦58的最佳搭配品种.作者以自身的实践和有关资料,系统阐述倒种春探源、生长特性、栽培技术和增产效果等,作为一篇史料,供读者参考.
推荐文章
早稻品种中早39作倒种春的特性表现与技术要领
倒种春
灾后改种
特性表现
技术要领
1970年代以来云南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分析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干旱强度
时空变化
云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970年代早、中稻品种作“倒种春”栽培的调查研究
来源期刊 古今农业 学科
关键词 七十年代 水稻 倒种春 栽培研究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三农问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1211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翔 4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七十年代
水稻
倒种春
栽培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今农业
季刊
1672-2787
11-4997/S
16开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
80-129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0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