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40-1970年代文学书写“乡村变迁”的传统中,作家不断用文本阐释现实,弥补二者间的裂隙.赵树理的作品建立了一个有待完善、补充的“新乡村空间”.“新乡村空间”召唤与之匹配的超越现实的“新人”,《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是其中代表.对于“乡村变迁”来说,《金光大道》以叙述高大泉“解放前苦难史”的方式解释了他祛除“私心”的原因.“新人”高大泉既是领导者和参与者,又是原因和结果,具有“乡村变迁”“代言人”的意义.
推荐文章
乡愁乌托邦:1920年代乡土小说的情感结构
1920年代乡土小说派
现代性
情感结构
乡愁乌托邦
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精神科门诊首诊诊断变迁
精神科门诊
不同年代
首诊诊断
竞争现代性——1950-1970年代台湾现代建筑的移植
现代建筑
现代规划
现代性
创造性破坏
移植
台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940-1970年代文学中的“乡村变迁”
来源期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乡村变迁 “新乡村空间” 新人 “私心”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4
页数 8页 分类号 I206.7
字数 94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729/j.cnki.jhnun.2019.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卫东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75 111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乡村变迁
“新乡村空间”
新人
“私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季刊
2095-3763
13-1414/G4
大16开
河北省承德市开发南区高教园区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9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3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