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降雨移动方向对坡面下游出口处侵蚀泥沙浓度特性的影响,及其产沙产流量相对比值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室内小尺度坡面人工降雨物理模型试验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向上移动时,连续降雨过程各侵蚀泥沙浓度过程曲线形态相似,而降雨向下移动时,首场与后几场工况的泥沙浓度曲线差异鲜明;针对首场后的降雨工况,降雨向上移动泥沙浓度过程曲线均出现1个峰值,峰值泥沙浓度为6~90 g/L,而降雨向下移动时均出现2个峰值,相应值为11~68 g/L,且后者在弱雨强工况下标准差最小;2类移动工况的等效侵蚀泥沙浓度在不同雨强下随产沙峰值增加的增幅均表现为:弱雨强>中雨强>强雨强.总体上,相同条件(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坡面土壤特性等)下,降雨向下移动时坡面侵蚀程度比降雨向上移动时大.
推荐文章
模拟降雨下冻融作用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模拟降雨
冻融
产流产沙
黄土
降雨和汇流对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试验研究
降雨
汇流
贡献率
黑土坡面
土壤侵蚀
泥沙输移与坡面降雨和径流能量的关系
薄层径流
降雨能
径流能
泥沙剥蚀量
泥沙浓度
降雨扰动系数
红壤坡面土壤团聚体特性与侵蚀泥沙的相关性
坡长
植被覆盖度
人工模拟降雨
侵蚀泥沙
土壤团聚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降雨移动方向对坡面侵蚀泥沙浓度的影响
来源期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移动降雨 泥沙浓度 峰值产沙量 过程曲线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土木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3-811
页数 9页 分类号 TV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3.05.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月萍 46 303 10.0 15.0
2 冉启华 13 39 3.0 6.0
3 史致男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侵蚀
移动降雨
泥沙浓度
峰值产沙量
过程曲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月刊
1008-973X
33-1245/T
大16开
杭州市浙大路38号
32-4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5
总下载数(次)
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